三张清单:企业合规管理的重要工具
在企业合规管理实践中,“三张清单”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。那么,究竟什么是三张清单?它们在企业合规管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?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三张关键清单的内涵、作用及实施要点。
一、三张清单的由来与概念
三张清单是企业合规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工具,包括“风险识别清单”、“岗位合规职责清单”和“流程管控清单”。这一概念源于多家央企的合规管理实践。
合规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,大而化之谈合规,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,最后没有任何事项真正落在实处。三张清单的提出,正是为了解决传统合规管理中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的问题,使企业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合规工作。
二、第一张清单:风险识别清单
风险识别清单是企业合规管理的基础性工具,它系统梳理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面临的合规风险点。建立风险识别清单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,主要包括:
1.历史风险梳理法:对已发生的本企业及同行对标企业的合规风险事件、违规案例、相关司法判例进行整理,对照企业的有关经营管理行为,确认本企业可能发生的不合规情形,建立合规风险事件与违规案例库。
2.合规义务梳理法:根据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领域和范围,收集适用于企业该领域的所有合规规范(法律、规章制度、道德规范),根据合规要求进行分类,建立合规风险管理规范库。
3.审计监察意见梳理法:从本企业的审计、监察部门以及巡视巡查发现的问题中,归纳本企业可能面临的重大合规风险。
4.岗位权力识别法:分析每个岗位拥有的权力及相应的控制或监控措施,如没有则为风险点。
风险识别清单最终呈现为包含风险点描述、风险等级、可能后果、责任部门等要素的表格。
三、第二张清单:岗位合规职责清单
岗位合规职责清单明确了企业各岗位在合规管理中的具体职责,是落实合规责任的关键工具。《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》明确要求:"中央企业业务及职能部门承担合规管理主体责任",并规定"定期梳理重点岗位合规风险,将合规要求纳入岗位职责"。
岗位合规职责清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:
1.岗位名称及所属部门
2.主要合规职责
3.对应的合规风险点
4.履职要求与标准
5.考核评价方式
特别强调:“中央企业应当在业务及职能部门设置合规管理员,由业务骨干担任,接受合规管理部门业务指导和培训。”这正是岗位合规职责清单在组织架构中的具体体现。
在实际操作中,企业可以借鉴“三道防线”理念构建岗位责任体系:第一道防线,业务部门作为合规责任主体;第二道防线,合规牵头部门/法律部门提供专业支持;第三道防线,审计监督部门进行独立监督。
四、第三张清单:流程管控清单
合规与业务开展,往往天然的带有矛盾,严格按照合规要求,业务也难以高效开展,这往往与企业经营目标相背离。因此,流程管控清单是将合规要求嵌入业务流程的操作指南,它解决了“合规与业务开展天然矛盾”的问题。流程管控清单通常包含以下要素:业务流程名称及编号,流程关键控制点,合规审查要点,风险预警指标,应急处理机制。
以合同管理为例。合同合规管理的基本流程:合同准备→合同审查→合同签署→合同履行→合同归档。针对每个环节,流程管控清单都会明确具体的合规控制措施,如签约时的印章使用规范,合同履行条款的设计标准,违约金条款的合理设置,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等。
五、三张清单的实施价值与挑战
三张清单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合规管理中的诸多难题:
1.提升管理精准度:避免"大而化之"的合规管理,实现精准防控
2.强化责任落实:明确各岗位合规职责,防止责任虚化
3.促进业务融合:通过流程管控实现合规与业务的有机融合
然而,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:清单编制需要专业法律和业务知识支撑,业务部门与合规部门协调难度大,清单内容需要持续更新维护。
对此,本文建议,合规建设要深入切合企业的经营实践,具备灵活性,不能削足适履,同时要逐步开展专项合规建设,培育合规意识。
六、结语
三张清单作为企业合规管理的核心工具,通过系统化、结构化的方法,将宽泛的合规要求转化为可操作、可考核的具体措施。在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下,企业应当充分认识三张清单的价值,结合自身实际,构建科学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,实现"合规创造价值"的目标。
让执行层充分感受到合规建设的好处,而非作为一种负担,这才是三张清单实施的最高境界。通过三张清单的科学运用,企业能够在合规与效率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,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